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8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9-12-15
    人类学学报
    深切悼念王建先生
    2009, 28(04):  327-327. 
    摘要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洞沟第12地点古人类用火研究
    高星; 王惠民; 刘德成; 裴树文; 陈福友; 张晓凌; 张乐
    2009, 28(04):  329-336. 
    摘要 ( 138 )   PDF (420KB)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洞沟遗址第12地点在2007年的考古发掘中从距今约1.1万年前的灰烬层中出土大量破碎的石块。对这些石块的形态观察、大小统计和岩性分析表明它们是被人类选择、加热、利用而后破碎的。用同类石料所做的模拟实验表明, 这些石块是在经历高温热烧后被浸入水中崩解破碎的, 即它们是生活在遗址的先民用来烧水和烹煮液体食物的"烧石"。对遗址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所做的水质检测分析显示, 该地的生水中大肠杆菌含量严重超标, 不能被直接食(饮)用,但煮沸后此项危害得以消除; 生态环境资料表明当地晚更新世末以来生长着多种可被人类食用的植物, 其中的一些可食性籽粒必须经过烹煮方可被享用。该地点的烧石是首次被确认和论证的旧石器时代先民复杂、间接用火的考古证据, 对探讨该遗址古人群对特定环境的适应生存方略与聪明才智, 以及古人类用火能力与方式的发展演化,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1994年丹江口库区调查发现的石制品研究
    李超荣; 冯兴无; 李浩
    2009, 28(04):  337-354. 
    摘要 ( 178 )   PDF (956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1994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多处地点采集的624件石制品。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占44%以上, 类型丰富, 包括手斧、手镐、薄刃斧、砍砸器、石球、尖状器、刮削器和石锤; 石器素材主要为砾石, 大多数个体粗大。这一石器组合与中国南方的砾石石器工业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手斧工具的出现表明,这些石制品在探讨东、西方的旧石器文化交流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旧石器技术研究法之应用——以观音洞石核为例
    李英华; 李英华; 侯亚梅; 侯亚梅; Eric BOËDA
    2009, 28(04):  355-362. 
    摘要 ( 170 )   PDF (483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旧石器材料数量众多, 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 在世界旧石器考古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 类型学在解读与提取石器所包含的人类技术行为信息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局限性, 而且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一些石制品的形态和组合与欧洲和近东常常难以直接对比, 对器物的分类定名也存在交流上的困难。由法国学者开创发展起来的史前石器技术研究理论和方法在分析形态特征的同时, 通过关注支配石器工业生产体系的技术机制和逻辑规则, 对深入细致地探讨史前人类的认知特征和技术行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也能为石器工业甚至跨地域文化之间的比较提供基础。本文对贵州观音洞遗址的石核标本为例进行了技术分析, 说明其在研究中国旧石器材料上的可行性, 特别是信息提取上的优势。
    陶寺中晚期人骨的种系分析
    张雅军; 何驽; 张帆
    2009, 28(04):  363-371. 
    摘要 ( 241 )   PDF (280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陶寺文化中晚期墓葬和灰坑中的人骨进行了性别年龄的鉴定和种族类型的分析, 并报告了人骨古DNA的分析结果。DNA的分析结果表明墓葬中的人骨和灰坑中的人骨在单倍型的分类上没有差别, 属于中国北方人群的常见单倍群。头骨测量特征的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出灰坑的人骨与二十世纪发掘的陶寺文化早期墓葬中出土的人骨形态距离较远。这个结果可能暗示着陶寺早期人群和中晚期的人群可能有不一样的来源, 期望未来对这两个人群的直接的DNA对比结果会有助于来源问题的解决。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的龋病研究
    张全超; 曹建恩; 朱泓
    2009, 28(04):  372-378. 
    摘要 ( 202 )   PDF (301KB) ( 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青铜—早期铁器时代5个考古地点出土人骨的龋病患病情况做了研究, 在与其他国内材料对比的基础上, 探讨了文化类型与龋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龋病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人群中患病率最高, 在农牧兼营的人群中龋病率其次, 在以畜牧业为生的游牧人群中患病率最低。龋病是反映内蒙古地区该时段古代居民经济模式的一个有效指标。
    掌骨X线测量推断身高的研究
    陈忠恒; 孟庆兰; 刘丰春
    2009, 28(04):  379-382. 
    摘要 ( 511 )   PDF (271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机选取在校健康大学生186人(男90人, 女96人, 年龄18—27岁), 拍摄双手后前位372侧X线片, 测量身高和掌骨的长与宽。通过掌骨和身高的测量, 分析掌骨各参数与身高的关系, 为人类学和法医学的身高推断积累研究资料。掌骨长与身高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掌骨宽, 其中男性第2掌骨长与身高相关性最高, 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m=1097.320+9.337X; 女性第3掌骨长与身高的相关性最高, 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f=1016.752+9.878X。男性第2掌骨长和女性第3掌骨长与身高的相关性最高, 可分别作为推断身高的依据。
    非人灵长类动物睡眠地点的选择与利用
    王铭; 赵大鹏; 张剑; 李保国
    2009, 28(04):  383-390. 
    摘要 ( 158 )   PDF (334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睡眠行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活史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关于非人灵长类睡眠地点选择与利用的研究是灵长类行为生态学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本文回顾以往的研究, 总结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睡眠地点选择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即捕食压力引起的安全因素, 睡眠地点的舒适因素和卫生因素; 分别对非人灵长类睡眠地点选择的三种主要形式进行了初步的成因讨论, 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性地展望。
    云南龙马山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冬季食性分析
    李学友; 杨士剑
    2009, 28(04):  391-400. 
    摘要 ( 234 )   PDF (237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年11月—2007年12月,对云南云龙县龙马山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分析龙马山滇金丝猴冬季采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比例, 并测定了该猴群主要取食的15种植物(包括两种松萝科植物)(取食食物百分比>1%)和次要取食的10种植物(取食食物百分比<0.05)。
    珞巴族与门巴族的体质特征
    郑连斌; 陆舜华; 张兴华; 罗东梅; 于会新
    2009, 28(04):  401-407. 
    摘要 ( 4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西藏米林县调查了珞巴族人的67项体质指标, 在错那县调查了门巴族人的67项体质指标, 计算了体质指数, 对珞巴族、门巴族与我国其他人群体质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1)珞巴族男女均为高头型、中面型、中头型(头宽高指数)、中腿型、中胸型、中骨盆型。(2)门巴族男女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面型、中鼻型、宽肩型、中胸型、中骨盆型。(3)珞巴族男性、女性均为中等型身高。门巴族男性、女性均为亚中等身高。(4)珞巴族与门巴族蒙古褶率低,上眼睑皱褶率低, 鼻翼高度以中等型率最高, 上唇皮肤部高度以中等型率最高, 发色均为黑色, 眼色褐色率最高, 肤色以黄色率最高。珞巴族耳垂以三角形率最高, 门巴族以圆型率最高。珞巴族、门巴族鼻根高度男性均以中等型率最高, 女性均以低型率最高。(5)珞巴族与门巴族体质特征很接近。他们的头面部特征与甘肃藏族、四川藏族较为接近。珞巴族、门巴族虽生活在我国南方, 体部主要测量指标值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接近。
    三岩藏族体质特征研究
    何国强; 岳小国; 杨晓芹; 王天玉; 陈洲; 谭佳英
    2009, 28(04):  408-417. 
    摘要 ( 163 )   PDF (440KB) ( 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岩是西藏自治区贡觉县与四川省白玉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区, 本文对三岩藏族活体的测量数据做了统计分析, 认为三岩藏族的体质特征为高身材、中头型、中鼻; 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 他们的体质特征不仅与中国南方、北方的其他民族有明显的差别, 而且跟藏族的其他支系也有很大的差别。三岩藏族具有独特的体质特征。
    旧石器时代残留物分析:回顾与展望
    关莹; 高星
    2009, 28(04):  418-429. 
    摘要 ( 194 )   PDF (278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残留物分析是197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项功能学分析技术, 即借助自然科学的多种手段, 对工具表面加工对象残存物的提取和鉴定分析。本文对西方石制品残留物分析研究史做了回顾和综述, 简要介绍此种方法的概念、原理及相关技术问题, 同时对中国旧石器时代石制品残留物分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希望对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引进和应用起到铺垫和促进作用。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资源非常丰富, 残留物分析在石器功能解读、遗址环境重建、古人类行为复原和食谱分析等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成为破解很多学术疑点和难题的钥匙。
    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开展抢救性清理发掘
    高星; 张晓凌
    2009, 28(04):  431-432. 
    摘要 ( 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丹江口新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点
    李超荣
    2009, 28(04):  433-433. 
    摘要 ( 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