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7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98-03-15
    人类学学报
    日本旧石器早、中期文化研究新进展及其与邻近地区旧石器对比
    佐川正敏
    1998, 17(01):  1-21. 
    摘要 ( 263 )   PDF (969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扼要介绍近年来日本旧石器早、中期考古的新发现,以及在年代学、文化分期、技术与类型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的新进展。作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日本旧石器中期向晚期的过渡,以及日本列岛旧石器早、中期文化与东北亚大陆同期文化的对比。
    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墓地人骨的观察与鉴定
    张君,韩康信
    1998, 17(01):  22-31. 
    摘要 ( 226 )   PDF (245KB) ( 1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6个比较完整的头骨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居民归属蒙古人种,它在表现出近于东亚蒙古类群的同时也反映出某些类似南亚蒙古人种特点,如低眶和阔鼻倾向等。这种南亚特点的表现也许可以认为是保留了旧石器晚期居民的特征。
    内蒙古赤峰地区蒙古族成人体质特征的研究
    吕泉,袁生华,代素娥,才宝华
    1998, 17(01):  32-44. 
    摘要 ( 224 )   PDF (314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课题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地区城镇和牧区601名(男303,女298)20—60岁蒙古族成人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总结了赤峰地区蒙古族的体格特征和类型,并与半个多世纪以前同一地区蒙古族的体质资料和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蒙古族体质资料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城镇和牧区之间进行了对比,并与其他11个民族作了聚类分析。
    习舞青少年的体型初探
    陆舜华,郑连斌,张炳文,罗永刚,孙志强,曹乃娟,白燕萍
    1998, 17(01):  45-49. 
    摘要 ( 187 )   PDF (164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探讨了呼和浩特市311例6—20岁经过舞蹈专业训练的青少年体型特点。结果显示,习舞青少年具有以外胚层因子占优势的各类体型,男性以偏中胚层型的外胚层型体型为主,女性则以偏内胚层型的外胚层型体型居多。同龄男女体型间差异显著。同性别中相邻年龄组间体型无显著性差异。与其它群体相比,习舞青少年内胚层值较低,外胚层值明显高于普通同龄人。青春期阶段是形成这种体型特征的重要时期。
    月经初潮对女孩体格发育和体型分布的影响
    季成叶,林梅
    1998, 17(01):  50-58. 
    摘要 ( 302 )   PDF (233KB) ( 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初潮对女孩体格发育和体型分布的影响。方法:询问初潮发生时间。根据初潮发生状况分组,比较各组的体格发育状况,并作Heath-Carter体型分析。结果:同年龄已来潮女孩无论骨骼、肌肉、体脂、身高等都明显较未来潮女孩提前,年龄越小越明显。月经初潮后1年内,体格发育的增长趋势仍很明显,由此造成已、未来潮,刚来潮和来潮时间较久的女孩间,在体型分布上的显著差异。结论:初潮发生早晚对女孩体型有明显影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反映体脂累积的内因子。本研究无论对体质人类学研究或是在专门人才的早期选拔方面,都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朝鲜族与汉族中4种舌的运动能力的表型分布及其遗传方式
    杨康鹃,朴哲云,金雄吉,黄淑敏,李秀朋
    1998, 17(01):  59-68. 
    摘要 ( 303 )   PDF (254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延吉市大、中、小学生样本1846例(朝鲜族967人,汉族879人)的卷舌、折舌、扭舌和三叶舌运动。结果表明,这些运动能力没有民族差别;性别差异仅在扭舌中出现,这是由于女性的学习扭舌能力比男性强造成的。家系分析结果表明,卷舌能力为显性遗传,折舌和扭舌为隐性遗传,三叶舌的遗传方式是不规则显性遗传(外显不全),且外显率很低。
    福建省畲族近亲婚配的遗传学研究
    刘玉良,许能锋
    1998, 17(01):  69-72. 
    摘要 ( 274 )   PDF (119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在进行福建省畲族人口健康素质抽样调查中,对畲族的近亲结婚率、平均近交系数、近亲结婚类型、近亲结婚的有害遗传效应以及异族通婚进行研究。1994年4月至5月,在福建省的福安市穆阳乡、漳浦县赤岭乡和上杭县官庄乡,调查畲族婚姻6335对,其中近亲结婚54对。一级表亲占近亲结婚的92.58%。近亲结婚率0.85%,平均近交系数5.72×10,异族通婚率41.88%。近亲结婚率和平均近交系数与国内报道的31个民族比较,分别在第28位和第26位。异族通婚率与国内报道的18个民族比较,居首位。1950年以后,近亲结婚率有上升趋势,异族通婚率呈下降趋势。近亲结婚所生的0—14岁子女遗传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近亲结婚组。
    两极法与pièce esquillées
    陈淳
    1998, 17(01):  73-80. 
    摘要 ( 96 )   PDF (259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