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3年 第2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83-09-15
    人类学学报
    步氏巨猿牙齿大小上的变异性和南方古猿类食性假说
    张银运
    1983, 2(03):  205-217. 
    摘要 ( 248 )   PDF (841KB) ( 2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步氏巨猿牙齿大小上的变异性表明,在柳城巨猿洞局部地区的堆积中可能有少量时代稍晚的巨猿牙齿标本。晚期步氏巨猿与早期的相比,后部齿显著增大而前部齿则无显著差异。从步氏巨猿牙齿在大小上的演化趋势来看,南非南方古猿类中的纤细类与粗壮类之间在齿列比例上的不同不一定意味着其食性上有大的差异,纤细类与粗壮类也未必有“属”这一分类级别上的差异。
    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若干问题
    张森水
    1983, 2(03):  218-230. 
    摘要 ( 261 )   PDF (841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我国南方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资料作一简要总结,并对其中的若干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晋西北黄河岸边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
    文本亨,卫奇,陈哲英,李有成
    1983, 2(03):  231-305. 
    摘要 ( 196 )   PDF (1079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山西省河曲县河会村附近发现一个旧石器地点,从中发现石制品十多件,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大同青磁窑旧石器遗址的发掘
    李超荣,谢廷琦,唐云俊
    1983, 2(03):  236-308. 
    摘要 ( 280 )   PDF (2226KB)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青磁窑旧石器遗址中发现了石制品近1000件,哺乳动物化石8种。遗址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文化上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后一阶段。这是大同市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国人顶间骨的观察
    洛树东,侯施霑,傅成钧,周志淳
    1983, 2(03):  247-306. 
    摘要 ( 307 )   PDF (1056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察1600个成入颅骨,顶间骨出现率为2.94%,皆在枕骨上项线上方,其中27.69%与最上项线交叉。观察60例7—38周龄胎颅的枕鳞上部以两个骨化中心进行膜内化骨的情况。本文认为顶间骨的形成是由于枕横裂未融合及异常骨化中心出现所致,并提出枕鳞上部与枕鳞下部之间的融合线位于上项线以上,而上项线和最上项线均不应认作是两部融合线的观点。
    对华南地区男性成年颅骨、锁骨、肩胛骨和髋骨与身高关系的研究
    彭书琳,朱芳武
    1983, 2(03):  253-259. 
    摘要 ( 409 )   PDF (2422KB) ( 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对近年在华南地区收集的70具成年男性完整骸骨的颅围、锁骨最大长、肩胛骨形态宽及髋骨最大长进行了测量。相关分析表明,各测量项目与身高的相关系数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进而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用70例已知生前身高的国人骸骨对这些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这些回归方程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广西壮族体质特征
    张振标,张建军
    1983, 2(03):  260-271. 
    摘要 ( 1550 )   PDF (649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头面部各项测量数字观察及其与国内各地汉族对比,广西壮族与广西的汉族最接近。但两者之间的容貌仍有区别。例如壮族人的眼裂较宽,双眼皮比例较多,红唇较厚,面高、鼻高、头高均比汉族低矮,两眼外宽远比汉族大。与其他少数民族体质特征相比,壮族与黎族、布依族、彝族最接近。作者认为壮族在其体质特征上也属华南人类型。壮族与黎族、布依族、彝族关系密切,可能均为古越族的后裔。
    浙江地区汉族三百例手纹的分析研究
    陈扬雷
    1983, 2(03):  272-281. 
    摘要 ( 286 )   PDF (545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汉族正常的手纹图型。指纹的斗型、尺箕、桡箕及弓型的频率分别为51.67%、43.4%、2.83%及2.1%。t%及atd角的均值分别为17.7%及40.28°。手掌有二个掌轴三叉的占3%。ab纹嵴数均值39.03,男比女高(p
    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陈良忠,杜若甫
    1983, 2(03):  282-292. 
    摘要 ( 506 )   PDF (684KB)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我国鄂温克族(包括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的原“雅库特“猎人、陈巴尔虎旗原“通古斯”牧民和鄂温克旗原“索伦”牧民三个人群)和居住在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和黑龙江呼玛县的鄂伦春族进行了群体遗传学调查。调查的指标和例数为:近亲结婚率与异族通婚率809起,容貌特征及人体测量655人,血型(ABO、MN和Rh抗D)1515人,皮纹1047人,血压755人,色觉1427人,苯硫脲味觉1080人和女子初潮年龄428人。
    分析结果表明,鄂温克族的三个人群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这可能是人群起源上的不同造成的,也可能有遗传漂变以及生活环境条件在各个小隔离群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还表明,鄂伦春族猎民和鄂温克旗的鄂温克族牧民在许多遗传性状上都很相近,支持了史料上记载的这两个人群可能有共同来源的说法,或者有共同的血缘成分。
    动物考古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祁国琴
    1983, 2(03):  293-300. 
    摘要 ( 115 )   PDF (611KB) ( 1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北地区国人头骨额中缝的观察
    李应义
    1983, 2(03):  301-301. 
    摘要 ( 138 )   PDF (80KB)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和动态
    1983, 2(03):  302-304. 
    摘要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