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0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1-06-15
    人类学学报
    山西柿子滩旧石器遗址蚌饰品制作工艺研究
    宋艳花; 石金鸣; 沈辰
    2011, 30(02):  115-123. 
    摘要 ( 185 )   PDF (1506KB) ( 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是对柿子滩遗址蚌饰品制作工艺的研究。该遗址分布于山西省吉县清水河流域, 是一处含有细石器遗存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年代为25000BP—10000BP。蚌质的出土遗物17件, 发现于不同地点的不同层位中,其中有穿孔的5件, 有磨制痕迹的3件, 分别发现于S9、S12A和S29三个地点。研究表明, 蚌饰品穿孔有"钻孔"和"磨孔"两种形式, 存在三种制作程序, 早期到晚期的制作和穿孔技术表现出越来越进步的特点。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史前遗址2009年调查试掘报告
    仪明洁; 高星; 张晓凌; 孙永娟; P.Jeffrey Brantingham; David B.Madsen; David Rhode
    2011, 30(02):  124-136. 
    摘要 ( 197 )   PDF (2364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9年6月—7月,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调查、试掘了6处遗址,获得一批石制品、动物骨骼残片、火塘等材料。石制品多数个体较小,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细石核、细石叶等。通过对比出土材料及部分遗址测年数据判断, 6处遗址的年代处于13ka BP左右的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此次调查试掘, 丰富了该区域人类活动的证据, 对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古人类的适应生存过程及技术交流有一定意义。
    甘肃省水洛河、清水河流域2009年旧石器考古调查
    李锋; 陈福友; 高星; 刘德成; 张东菊; 王山
    2011, 30(02):  137-148. 
    摘要 ( 237 )   PDF (2022KB) ( 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9年6~7月在甘肃陇西盆地东部水洛河、清水河流域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新地点16处; 采集石制品200余件, 动物化石60余件, 其中大部分采自地层断面。石制品个体多较小, 原料以脉石英为主,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剥片方法以硬锤锤击法为主, 偶见砸击法; 石器以小型为主, 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器采用硬锤锤击法加工, 以单向为主, 存在少量两面加工者;毛坯以片状为主, 显示了中国北方石片石器工业的特点。地层观察、石制品特征以及14 C测年结果表明, 这些新地点时代应属于晚更新世晚期。
    姜寨遗址先民食谱分析
    郭怡; 胡耀武; 高强; 王昌燧; Michael P.Richards
    2011, 30(02):  149-157. 
    摘要 ( 255 )   PDF (1604KB)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尽管通过C、N稳定同位素分析已对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粟作农业进行了初步探索, 但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如不同时期先民食物结构的演变, 姜寨与半坡、史家先民食物结构间的差异等, 依然未能深入讨论。为此, 本文对姜寨遗址出土的不同时期(一期、二期)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 试图揭示先民食物结构的演变历程, 探索姜寨与半坡、史家先民食物结构间的差异, 并初步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人骨的δ13C平均值(-9.7±1.0‰)和δ15 N平均值(8.5±0.5‰), 表明粟类食物(包括粟类作物以及依赖于粟类作物的动物等)在姜寨先民食谱中占据主要地位, 且动物资源在食物中的比例相对较低。两期先民的δ13C和δ15 N值, 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先民一直从事粟作农业以及家畜的饲养活动。食谱分析并未发现第二期先民食用更多野生动物的证据,这可能与先民样品量相对偏少、二期先民食用的野生动物比例上升较小、动物类食物在先民食谱中所占比例较小等原因有关。对比地理位置毗邻、文化年代相近的姜寨、史家、半坡遗址先民δ13C值,姜寨(-9.7±1.0‰, N=19)与史家(-10.0±0.7‰, N=9)接近, 而远高于半坡(-14.8±1.9‰, N=5),表明半坡遗址粟作农业的种植规模要逊于姜寨和史家遗址。我们认为,不同遗址间先民δ13C值的差异,可能受半坡样品量偏少、遗址间小生态环境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印度纳尔玛达地区发现的粗壮智人化石及其与亚洲直立人的连续性
    LS Chamyal; A Dambricourt Malassé; DM Maurya; Rachna Raj; N Juyal; S Bhandari; RK Pant; C Gaillard; 崔娅铭
    2011, 30(02):  158-191. 
    摘要 ( 343 )   PDF (5902KB)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9年,在印度西部的纳尔玛达(Narmada)河的一条支流——奥尔桑(Orsang)河谷发现了一具孤立的智人头骨, 这对于了解印度人类进化历史和南亚直立人与最古老的亚洲智人(或AMH, 解剖学上现代的人)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化石是在古老的河流沉积物中发现的。对主体沉积和颅内沉积物的红外光释光(IRSL)测年结果显示,其年代为3—5万年。然而,对化石的直接测年(放射性碳加速器质谱测年AMS)结果表明, 其年代最小为4981—5579年前。头骨被归类为圆颅型智人。头骨上最引人注意的特征是颅外有亚洲直立人头后部很发达的角圆枕。头骨最宽处在下部(颞骨)如直立人,这样的情况从来不见于智人。这可能是由于乳突的气窦化而形成的。乳突上脊发育, 从破损的眉间区(20mm)可以看到很宽的额窦。所有这些粗壮的特征都表明Orsang头骨和晚期亚洲直立人之间具有遗传连续性。
    广西崇左三合大洞的早更新世反刍类
    董为; 潘文石; 孙承凯; 徐钦琦; 秦大公; 王元
    2011, 30(02):  192-205. 
    摘要 ( 223 )   PDF (2279KB) ( 1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中的反刍类:湖麂(Muntiacus lacustris)、凤岐祖鹿(?)相似种(Cervavitus? cf.C.fenqii)、云南黑鹿(Cervus(R.)yunnanensis)、广西巨羊(Megalovis guangxiensis)、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和大额牛未定种(Bos(Bibos)sp.)。与其他相关的早更新世动物群中的反刍类相比, 它们与柳城巨猿洞和田东么会洞的最相似。三合大洞的反刍类在组合上反映早更新世的时代特征及湿热的森林-草丛生态环境。这种环境非常适宜诸如巨猿这类高等灵长类的栖息。
    山东寿光汉族体质特征
    张兴华; 郑连斌; 宇克莉; 包金萍; 王志博; 武亚文; 宋瓘兰
    2011, 30(02):  206-217. 
    摘要 ( 289 )   PDF (331KB) ( 1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山东省寿光市调查了城市汉族306例(男为156例, 女为150例)和乡村汉族472例(男为272例, 女为200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 计算了50项体质指数, 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 对山东寿光汉族体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1)山东寿光汉族上眼睑皱褶率(城男为64.1%, 城女为72.0%, 乡男为79.0%, 乡女为76.5%), 山东寿光汉族蒙古褶率(城男为40.4%, 城女为60.0%, 乡男为21.0%, 乡女为34.0%), 眼裂倾斜度多为眼外角高于内角, 鼻根高度多为低型, 鼻梁侧面观多为直型, 鼻基部多上翘, 鼻孔最大径多为斜的, 鼻翼宽多为宽型, 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型, 红唇厚度以薄唇为主, 发色多为黑色, 眼色多为褐色。城市男女肤色多为黄色, 而乡村女性肤色多为黄色, 男性多为暗黄色。(2)山东寿光汉族男女均以高头型、中鼻型、长躯干型、中肩型率最高。城市男女还以亚短腿型、宽胸型率最高, 乡村男女还以中头型(头长宽指数)、狭头型、狭面型、中骨盆型率最高。(3)山东寿光汉族男女以高身材率最高。城市男性头面部的宽度与高度, 体部的高度与宽度, 下肢、躯干与颈部的围度均高于乡村男性。城市女性骨盆宽与手足宽度比乡村女性小, 而头面部的宽度与高度, 体部的高度均高于乡村女性。(4)聚类分析显示, 山东寿光汉族体质特征与蒙古族、回族等北方族群接近。
    湖南瓦乡人体质特征研究
    皮建辉; 黎杰; 李林; 周建波; 吴亿中
    2011, 30(02):  218-226. 
    摘要 ( 459 )   PDF (285KB) ( 1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308例(男156例,女152例)世居在湖南省沅陵县的瓦乡人进行了70项体质人类学指标(观察项目25项,测量项目45项)的调查, 并计算了21项体质指数, 对部分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结果表明: 湖南瓦乡人毛发浓密, 黑而平直; 上睑皱褶出现率较高, 眼裂开度中等, 上斜型眼裂; 少蒙古褶; 鼻根较高, 鼻梁男多直形、女多凹形, 鼻基上翘, 鼻翼高度中等; 口裂宽度中度, 上唇皮肤部多正唇, 红唇较厚; 耳壳多椭圆或卵圆形, 耳垂形状多圆形。体质特征表现为身材矮短, 体型中间型; 窄肩型; 中腿型; 超狭面型; 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 中鼻型。与我国南方其他27个少数民族群体的头面部及身高10项测量值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显示湖南瓦乡人体质特征与云南独龙族及拉祜族最接近, 与广西傈僳族、广西侗族及湘西土家族次之。湖南瓦乡人属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 具有现代黄种人的容貌特征。
    裕固族4~13岁儿童身高、体重状况调查分析
    范彦娜; 王玉; 杜旦; 张格祥; 张印红
    2011, 30(02):  227-232. 
    摘要 ( 156 )   PDF (917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了解裕固族4~13岁儿童身高、体重发育现状,分析该儿童4~7岁组及7~13岁组生长发育随年龄的变化关系, 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合理化建议。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84名儿童, 测量身高和体重。以全国身高体重值为参比值, 计算年龄别身高(HAZ)和年龄别体重(WAZ)值评价4~7岁儿童体格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状况; 身体质量指数(BMI)评价7~13岁儿童超重和消瘦情况。结果显示, 调查对象身高均高于对比值, 4~7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3.45%, 偏瘦检出率2.30%; 7~13岁裕固族儿童营养不良人数占裕固族儿童总人数的36.90%, 严重消瘦的人数占13.10%, 其中女生的消瘦程度较男生差。所以, 儿童身高、体重生长发育符合一般生长规律。7~13岁裕固族男女生身体偏瘦人数较多的问题值得关注, 建议改善该人群营养膳食, 加强各项体育锻炼。
    浙江省旧石器考古学术研讨联谊会在长兴县召开
    徐新民
    2011, 30(02):  232-232. 
    摘要 ( 100 )   PDF (917KB) ( 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族手纹嵴线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方萍; 刘持平; 陈露; 万大良; 周新民
    2011, 30(02):  233-240. 
    摘要 ( 158 )   PDF (141KB) ( 1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对28个汉族家族共230人的指纹进行捺印、编号、测量、统计分析, 研究亲子代之间指纹的总嵴线数、各指位嵴线数、a-b嵴线数以及atd角之间的关系, 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回归方程,分析家族指纹的遗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