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3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4-03-15
    人类学学报
    郧县人遗址石核的研究
    冯小波
    2004, 23(01):  1-12. 
    摘要 ( 161 )   PDF (744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郧县人遗址中发现的石核占整个遗址石制品总数的26%。虽然数量仅77件,但从石核上可以看出打片以锤击法为主,采用硬锤直接打击。其利用率不高。石核的打片长度基本上只占该台面周长的一半以下,多在台面的一个边打片,剥片面上的石片疤多为单层,有些打下一块石片后就不再继续打片了。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骨制品研究
    李超荣,冯兴无,郁金城,赵凌霞
    2004, 23(01):  13-33. 
    摘要 ( 202 )   PDF (751KB) ( 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不仅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而且也含有较为丰富的骨制品。骨制品可分为骨核、人工骨块、骨片、骨屑和骨器五大类;骨片约占骨制品总数一半;骨器包括刮削器、尖头器、雕刻器和骨铲四类。观察发现:79件骨制品和骨骼可以拼合成33组,45件上有古人类砍砸、切割或刻划的痕迹。丰富的骨制品进一步反映了王府井古人类文化的进步性;同华北地区类似制品比较,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遗物分布特征表明,东方广场遗址是一处古人类的临时居住地。出土的石器、骨器遗物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表明,王府井古人类不仅能够制作石器与骨器用来宰杀与支解猎物,而且具有用火、控火进行烹饪的能力。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保护与研究专家论坛会召开
    张双权
    2004, 23(01):  34-34. 
    摘要 ( 96 )   PDF (34KB) ( 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孜别克族体质特征研究
    郑连斌,崔静,陆舜华,栗淑媛,古丽巴农
    2004, 23(01):  35-45. 
    摘要 ( 227 )   PDF (326KB) ( 1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了乌孜别克族成年人194例(男106例,女88例)的体质特征,计算出58项测量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31项指数值和6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总结出乌孜别克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一些群体的体质进行了比较。乌孜别克族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男为99.06%,女为100%。蒙古褶出现率男为82.08%,女为72.73%。鼻根高,鼻翼中等,多为圆形耳垂。特圆头型、高头型、阔面型、狭鼻型、长躯干型、中腿型、宽胸型、窄肩型出现率较高。男阔头型率,女中头型率,男宽骨盆型率,女中骨盆型率较高。男身高1685mm,女身高1555mm。
    新疆塔塔尔族体质特征调查
    崔静,郑连彬,沈新生
    2004, 23(01):  47-54. 
    摘要 ( 207 )   PDF (228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文调查了新疆奇台塔塔尔族成年居民196人(男102人,女84人),所获资料填补我国民族人类学空白,为人类学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所用的观察和测量方法以吴汝康等[1]编著的《人体测量方法》为准,观察29项,测量86项。结果 新疆塔塔尔族的主要特征是:头圆、高、阔,眼裂开度中等,鼻宽大于两眼内角宽,鼻根较高,面中部水平断面紧收和中等,颧部突出度中等,指距长,体型中等。经比较塔塔尔族体质特征距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较接近,而与苗族、满族、黎族距离较远。结论 塔塔尔族体质特征与新疆地区民族距离较近,与南方地区民族较远。
    我国男性青年体型的地区差异研究
    尚磊,徐勇勇,杜晓晗
    2004, 23(01):  55-60. 
    摘要 ( 408 )   PDF (178KB) ( 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男性青年体型发育现状和地区差异。方法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0个县(区)72000名男性应征青年的体格状况进行调查。按胸围身高指数、肩宽身高指数、坐高身高指数、躯干腿长指数、皮弗氏指数的马丁分类标准,将所有对象分为不同体型,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体型指数及不同体型的检出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 窄胸型的检出率为 78.5%, 华北地区胸阔较宽, 中南和西南地区的最窄;阔肩型的检出率 为 68.3%, 华东地区肩较宽, 西北地区最窄;全国长躯干的检出率为 70.8%, 华东地区躯干较长, 华北地区 最短;亚长腿和长腿型的检出率分别为 35.9 %和 45.7%, 华东地区青年腿短, 华北地区腿长;瘦长型、中间 型、矮胖型体型的检出率分别为 50.3 %、42.9 %和 6.8%, 南方较北方消瘦, 乡村较城市消瘦, 西南地区瘦长 型的检出率最高为 60.1%, 华北地区矮胖型的检出率最高为 2.9%。 宽肩窄胸的检出率为 50.9%, 长躯干 亚短腿的检出率为 32.5%, 长躯干中腿型的检出率为 28.0 %。 结论 我国青年总体属宽肩、窄胸、亚长腿 或长腿、瘦长或中间体型, 各地青年的体型存在明显差别, 南方青年较北方青年更消瘦;乡村青年较城市青 年更显消瘦。 应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经济对青少年体型的影响。
    大连学生体质发育的研究
    徐飞,陈要武
    2004, 23(01):  61-72. 
    摘要 ( 171 )   PDF (319KB) ( 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大连地区城乡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及其规律,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调查测量了大连地区7—18岁3834(城市男630,城市女645,乡村男1285,乡村女1274)名汉族学生23项形态指标,并利用以往资料,研讨了大连学生主要形态指标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趋势、性差和地区差别。结果表明:1生长发育特点:大连学生测量项目的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生长曲线呈上升趋势并且男女有交叉现象。2性差:大连学生各测量项目均有明显的性差,除女生青春期(10—12岁)外,在其他年龄组均为男生大于女生。3生长的长期变化:大连7—17岁男女学生26年来身高、体重、胸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每10年平均增长值分别为2.52cm和1.92cm、4.05kg和2.39kg、1.77cm和1.38cm。4城乡差:大连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仍存在城乡差别。
    侗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黄世宁,浦洪琴,庞祖荫
    2004, 23(01):  73-78. 
    摘要 ( 177 )   PDF (182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我国侗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本文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515例(男254,女261)20—60岁的土著侗族成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1)侗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2.2—4.5—2.4和4.3—4.2—1.5,侗族成人男女分别属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和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2)侗族成人男女间SAD值为2.33,T为11.9,男女间的体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3) 与国内 、外资料相比, 侗族男女的内、中因子值和男性外因子值居中, 女性外因子值最低。
    长期高氟环境对肤纹的影响
    李文春,黄铁柱,郭国荣
    2004, 23(01):  79-83. 
    摘要 ( 175 )   PDF (152KB)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322例高氟区人群的肤纹进行了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及缺碘区人群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氟区人群的肤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尺箕纹(Lu)、变异型掌褶等项参数高于对照组(P <0.01) ;而斗型纹( W) 、TFRC、TH I1 、I4 区真实花纹出现率低于对照组( P <0.01) 。 高氟区人群的 Lr 出现 率、TFRC 、变异型掌褶及掌部真实花纹出现率等指标与缺碘区人群基本相似。 作者认为, 长期高氟环境可 能对居地人群遗传性状产生影响, 肤纹出现的差异是其表达形式, 同一地区人群遗传性状的差异可能与外 环境微量元素的摄入水平有一定关系。
    哈萨克族儿童发样微量元素测定与比较分析
    阎超,辛力,仵燕
    2004, 23(01):  84-87. 
    摘要 ( 182 )   PDF (126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新疆伊犁地区31例12—15岁哈萨克族儿童头发中的Zn、Fe、Cu、Mn、Ca等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用方差分析法进行了差别显著性检验;并将测定结果与维吾尔族、汉族、柯尔克孜族及回族等4个民族儿童发样做了比较分析;发现除了哈萨克族与柯尔克孜族儿童发样中微量元素Mn、Ca含量有差异外,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儿童发样中微量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云南西畴仙人洞动物化石铀系年代
    张新锋,吉学平,沈冠军
    2004, 23(01):  88-92. 
    摘要 ( 228 )   PDF (157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晚期智人地点云南西畴仙人洞动物牙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4个样品的230Th234U年龄范围为47—105ka,测定了其中2个样品的227Th/230Th年龄,结果与230Th/234U法的一致。在没有进一步的地层和年代证据的情况下,将西畴人牙化石的年代暂定为47—105ka或许是合理的。但洞穴地点骨化石铀系年代总体偏年轻,上述年代范围很可能被低估。本文结果与我们已有研究的广西通天岩、前洞等地点一致,是晚期智人在我国出现比原认为的早得多的又一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