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4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5-03-15
    人类学学报
    洛南花石浪龙牙洞1995年出土石制品的拼合研究
    王社江
    2005, 24(01):  1-17. 
    摘要 ( 256 )   PDF (840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是对洛南花石浪龙牙洞遗址洞内部分1995年发掘出土的18608件石制品的拼合研究结果。在纳入研究的18499件标本中(不含石料、石锤、石砧和烧石等标本108件)共获得94个拼合组,涉及212件石制品,拼合率约1115%。分析结果显示拼合研究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龙牙洞遗址石制品的平面及垂直分布规律,还是准确地判断遗址埋藏过程的有效手段。拼合研究在恢复早期人类石器制作技术上具有独到的优势,石核—石片拼合组合以及石片之间的拼合关系可以更清楚地显示早期人类所采用的剥片技术,但以拼合石制品在洞穴中的分布距离判断具体的剥片方法有局限性。
    山西青磁窑遗址发现的新材料
    李超荣,冯兴无
    2005, 24(01):  18-24. 
    摘要 ( 117 )   PDF (290KB) ( 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磁窑遗址是山西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之一。1976—1977年经过两次发掘,发表了初步研究报告。1984年和1987年,再次在遗址中发现了53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片占多数,其中有疤台面和修理台面石片是该遗址中以前未发现过的,从而丰富了青磁窑遗址的文化内涵。
    福建漳州旧石器调查报告
    范雪春
    2005, 24(01):  25-31. 
    摘要 ( 141 )   PDF (967KB) ( 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最近在福建漳州地区发现的15处旧石器地点的石制品。其中ZP003地点出土的石制品有两个层位。根据地层对比,下文化层可能为旧石器中期;上文化层和其他各地点属旧石器晚期。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等,大小均有,其工业性质与原发现的漳州莲花池山的组合相近。
    新疆及内蒙古地区青铜—铁器时代居民牙齿磨耗及健康状况的分析
    刘武,张全超,吴秀杰,朱泓
    2005, 24(01):  32-53. 
    摘要 ( 252 )   PDF (2645KB) ( 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从新疆、内蒙古和内地7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居民牙齿磨耗、牙齿疾病、牙齿生前脱落及咀嚼肌发育情况进行的观察和对比发现生活在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居民牙齿平均磨耗与内地新石器时代居民大体接近。在磨耗方式上,新疆和内蒙古居民呈现出一些可能反映其生活或行为方式的特殊磨耗。龋齿病和牙齿生前脱落的出现率在边疆和内地居民具有明显的差别,表现为内地居民龋齿发病率高,而边疆居民牙齿生前脱落更普遍。另外,新疆和内蒙古居民上下颌骨出现有发育显著的骨质隆起。作者认为生活在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居民与同时期,甚至时代更早的内地居民相比,食物更为粗糙坚硬、含颗粒成分高;出现在新疆和内蒙古居民牙齿的局部或特殊磨耗、牙齿生前脱落、颌骨骨质隆起等现象说明边疆地区的居民生活环境比较恶劣,经常需要用牙齿啃咬坚硬的物品,或将牙齿作为工具使用。此外,龋齿病出现率的明显差别说明边疆居民谷物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摄入比例较内地居民为低。本文的发现进一步提示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狩猎—采集仍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农业经济的比重相对较低。
    哈萨克族学生体质发育状况的10年比较分析
    张明涛,汤勇,梁少华,孟新玲,王兰婷
    2005, 24(01):  54-57. 
    摘要 ( 256 )   PDF (2181KB) ( 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新疆阿勒泰地区1995年2589名城镇7—18岁哈萨克族(哈族)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骨盆宽6项体质发育指标的调查结果。男女生体质发育指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各项指标的年均增长值皆为男生大于女生。与1985年比较,哈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皆有不同程度增长。哈族男女生的身高突增年龄仍分别为14岁和10岁,但是其身高增长却不伴有相应比例的坐高增长,女生部分年龄组的肩宽和男女生各年龄组的骨盆宽呈现负增长,提示哈族学生的体型与10年前相比已经开始有所改变。
    布依族成人皮褶厚度的年龄变化
    张淑丽,郑连斌,陆舜华,杨建辉,赵洲,索利娅
    2005, 24(01):  58-63. 
    摘要 ( 177 )   PDF (187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量了494例(男259例,女235例)布依族成人的6项皮褶(腓肠肌皮褶、髂前上棘皮褶、肩胛下皮褶、三头肌皮褶、二头肌皮褶与面颊皮褶)厚度值,分析了布依族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而变化的特征。研究表明:(1)男女同年龄组间对应比较皮褶厚度值,总体看来,女性高于男性;(2)男性躯干和面部的皮下脂肪厚于四肢,这一点女性与男性接近;(3)布依族人6项皮褶随年龄的增加,其厚度变化不大,其中男性表现尤为明显。
    黑衣壮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浦洪琴,李培春,覃丽苗,吴荣敏,黄世宁
    2005, 24(01):  64-69. 
    摘要 ( 226 )   PDF (2097KB)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我国黑衣壮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本文采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城厢乡331例(男165,女166)20—60岁的黑衣壮族成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1)黑衣壮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1 58-5 19-2 69和2 99-4 43-1 79,黑衣壮族成人男女分别属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2)黑衣壮族成人男女间SAD值为1 .85,T为16.04,男女间的体型有显著性差异(P< 0.001) ; (3) 与国内八个少数民族群体相比, 黑衣壮族男性内因子值最小, 中因子值最 高, 男、女性其它因子值居中。
    中国内蒙古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人五种酶型和二种血清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刘牧,沈淑萍,马栓柱,陈彩,丁鑫,赵英芳,杨宏东,童欢,郭中辉,王万胜,刘建军,堂吉斯,苏和,布仁,宝军,白立华,石刚
    2005, 24(01):  70-76. 
    摘要 ( 136 )   PDF (1991KB) ( 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G6PD ACP ADA AK1和GC-Tf同步电泳的方法及GPT凝胶电泳的方法,分别对内蒙古境内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人476份血痕红细胞酶型:GPT、6-PGD、ACP、ADA、AK1和血清型GC、Tf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根据所测表型频率分布、计算出基因频率分布,识别能力和累积识别能力,就其多态性特征及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讨论。同国内外不同资料进行了比较研究,阐明了三群体上述酶型和血清型遗传多样性分布的规律和特点。从血型遗传学角度探讨了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间的族源、血缘关系。被调查人群中未发现各酶型和血清型的变异型。
    宁夏回、汉族指纹白线的研究
    陆宏,霍正浩,钟慧军,焦海燕,陈银涛,彭亮,党洁,赵巍
    2005, 24(01):  77-81. 
    摘要 ( 216 )   PDF (105KB)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宁夏回族 390 例 (男 :189 例 ,女 :201 例) 、汉族 425 (男 :217 例 ,女 208 例) 指纹白线的分布特 征。结果表明 : 宁夏回族指纹白线出现率为 : 19103 % (男 : 17109 % ,女 : 20185 %) ; 汉族为 : 17155 % (男 : 16122 % ,女 :18194 %) 。同一民族指纹白线出现率女性高于男性 ,有显著性差异 (回 :χ2 = 81916 ,P < 0101 ; 汉 :χ2 = 51434 ,P < 0105) ;回、汉族间指纹白线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χ2 = 21956 ,P > 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