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英文专辑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蒙古国中部察干图鲁特河谷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北部扩散路线的新证据
    Tsedendorj BOLORBAT, Dashzeveg BAZARGUR, Guunii LKHUNDEV, Batsuuri ANKHBAYAR, Adyasuren ALTANBAGANA, Tsend AMGALANTUGS, Gonchig BATBOLD, 曹建恩, 宋国栋, 曹鹏, 财喜
    人类学学报    2023, 42 (04): 488-502.   DOI: 10.16359/j.1000-3193/AAS.2022.0007
    CSTR: 32091.14.j.1000-3193/AAS.2022.0007

    摘要828)   HTML69)    PDF(pc) (24876KB)(292)    收藏

    蒙古国位于中国北方和俄罗斯西伯利亚高原之间,这一独特地理位置促使它成为了自更新世以来的区域文化的联系走廊。蒙古国西南部的巴彦洪格尔省察干阿贵和奇肯阿贵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考古研究表明,蒙古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可追溯到距今3.3~2.7万年前。本文对巴彦洪格尔省北部Galuut区Tsagaan Turuut河谷6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与遗迹进行了考古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遗址的剥片技术主要基于盘状石核和棱柱状石叶石核,新发现的这些遗址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蒙古国中部以及更大的中亚地区史前史的了解。对这6处遗址的石制品组合分析表明,这些遗址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具有文化的连续性,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尖状器与大型两面器。Tsagaan-Baast谷地中从石器样本层位下出土的骨样本的14C测年结果显示,其年代不晚于距今43500 年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发现对黎凡特石器工业来源与去向的启示
    Omry BARZILAI
    人类学学报    2023, 42 (05): 626-637.   DOI: 10.16359/j.1000-3193/AAS.2022.0035
    CSTR: 32091.14.j.1000-3193/AAS.2022.0035

    摘要973)   HTML163)    PDF(pc) (7867KB)(340)    收藏

    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系统剥取石叶尖状器技术开始出现并见于欧亚大陆不同地区,这一现象被认为与MIS 3阶段现代人的扩张密切相关。黎凡特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的界定标准源自以色列内盖夫沙漠Boker Tachtit(波克·塔吉特)遗址两组连续叠压的石器工业,遗址下部的Emiran(埃米尔)石器工业以双向剥片石叶技术为特征,上部石器工业则以单向剥片石叶技术为标志。Boker Tachtit遗址一直缺乏较可靠的年代学基础,但新近放射性测年数据表明Emiran工业并存于黎凡特本土的莫斯特晚期石器工业,Emiran工业为外来的推测也由此得到了支持。由于Boker Tachtit与尼罗河谷地及南阿拉伯地区年代接近的石器工业技术特点相似,早期的Boker Tachtit人群很可能来自上述区域。Emiran工业在Boker Tachtit演变为单向剥片石叶工业的同时一直向欧洲中部及亚洲中北部地区扩张。与之类似,单向剥片石叶工业一面向黎凡特北部及巴尔干地区传播,一面在本地发展成为早期Ahamarian(艾玛尔)工业技术体系。因此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至少发生过两次人群扩散事件,第一次为来自尼罗河流域及阿拉伯半岛人群在迁徙至黎凡特后向欧洲中部与亚洲中北部地区的迅速扩张;第二次事件的发生年代略晚,表现为黎凡特南部人群向黎凡特北部及巴尔干地区的逐步扩散。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欧亚东部地区的扩散和文化传播
    加藤真二
    人类学学报    2023, 42 (06): 842-856.   DOI: 10.16359/j.1000-3193/AAS.2022.0012
    CSTR: 32091.14.j.1000-3193/AAS.2022.0012

    摘要824)   HTML145)    PDF(pc) (27988KB)(648)    收藏

    本论文概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欧亚东部地区的石器工业,并基于“迁徙传播”和“接触传播”的角度就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群的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阐明,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40 kaBP cal以前),运用中国南方石器工业人群的向该地区北部区域的扩散;旧石器时代晚期前半段(40-28 kaBP cal)的地方人群形成和人群间的接触及技术传播;旧石器时代晚期后半段(28 kaBP cal以后),运用细石叶工业人群的广泛迁徙和扩散及再扩散,人群间的接触。虽有西方或者北方运用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或早中段石器工业人群的数次进入痕迹,但表明每次进入时间短暂且进入地也是局部性的。可以说,从石器群的分析角度所看到的石器工业运用人群的趋势和从基因分析结果表明的东亚祖先人群的趋势大致吻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色楞格河人类的扩散路线
    Evgeny P RYBIN, Arina M KHATSENOVICH
    人类学学报    2024, 43 (05): 780-796.   DOI: 10.16359/j.1000-3193/AAS.2022.0017
    CSTR: 32091.14.j.1000-3193/AAS.2022.0017

    摘要671)   HTML23)    PDF(pc) (5345KB)(234)    收藏

    色楞格河(Selenga river)作为贝加尔湖的关键输入河流,蜿蜒流经蒙古国北部以及俄罗斯西南部的外贝加尔区域。本文针对色楞格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的遗址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些遗址的石器工业可归入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IUP)石叶技术体系范畴,且在西伯利亚南部和中亚有着广泛的分布。IUP 工业于色楞格河现身的时间大致在 45000 年前,区域内石器类型的变迁以及远距离外来原料的输入,彰显此地人群拥有发达的交换网络,并通过高流动性来获取所需原料。该区域存有两种遗址类型,即蒙古国北部的原料采集地以及外贝加尔地区的一般性活动场所。尽管动物化石材料有限,但可解读出的信息暗示了专业化的狩猎行动,猎物主要为迁徙的草原动物种类。遗址大多分布于中海拔区域以及色楞格 - 鄂尔浑(Orkhon)地理区域的景观之内,该地区地貌的同质性也为 IUP 期间人类区域间的流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智人在东亚的扩散
    Robin DENNELL
    人类学学报    DOI: 10.16359/j.1000-3193/AAS.2022.0044
    CSTR: 32091.14.j.1000-3193/AAS.2022.0044
    录用日期: 2021-11-22